获客软件合法吗,获客软件是否合法?


文 | 本刊记者 沈洋

观看一个短视频后,我竟然发现我的个人信息和需求被人完全掌握了。很快,我的私人信箱里开始接收到一些仿佛是专门为我定制的推销信息。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款神奇的“爬虫”软件。

据报道,2022年5月10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网络犯罪案件做出了判决。被告人丁某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三万元。这是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件。

获客软件合法吗,获客软件是否合法?

2022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涉及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的案件,这是全国首例在短视频平台领域发生的网络“爬虫”案件。庭审现场的图片由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提供。

2021年9月,一位名叫吴先生的员工在某信息公司工作。他在网上巡查时偶然发现了一款名为“汇易获客”的软件,这款软件被人兜售。吴先生对这款软件产生了兴趣,于是通过对方的官网和电话购买了它。然而,使用后,吴先生惊讶地发现这款软件竟然能够“爬取”自己公司后台的数据和直播间用户的相关信息。吴先生意识到这可能涉及到隐私问题,于是立即报警。经过警方的侦查,他们发现售卖这款软件的某信息咨询公司的老板丁某以及销售人员存在重大作案嫌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丁某成立了一家信息咨询公司,但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不得不停业。然而,在2021年,丁某以9800元的价格从丁某某(另案处理)那里购买了一款名为“汇易获客”的软件,并成为其代理商。

这款软件可以通过入侵某些短视频平台的服务器,使用关键词搜索并快速抓取平台上的信息,包括用户名、UID、签名和评论等。然后,软件会将UID转换成二维码,以便精准定位潜在客户。丁某对这款软件进行了重新包装和改名,并开始对外销售。然而,这种行为违法,丁某非法获得了2.4万余元的利润。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丁某涉嫌违法行为。

根据介绍,爬虫是一种用于获取网络资源的程序,它可以搜索并返回各种链接和信息。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爬虫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然后将其用于推广和引流,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这些不法分子主要包括电商公司、培训机构和传媒公司,他们可能会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据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林虹介绍,尽管“网络爬虫”作为一项技术手段本身并不违法,但本案中的软件采取了规避或突破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未经许可侵入了被害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因此被视为侵入行为。

梁溪法院刑庭副庭长黎鹏表示,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罪名之一。该罪名主要针对那些向他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或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或程序,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的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会受到刑罚的处罚。在这起案件中,涉及的“爬虫”软件是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短视频平台的“反爬”措施,非法获取后台服务器内指定的数据文件。因此,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合法合规地开展自身业务。

专家点评

为数据技术运用划定明确的刑事合规底线

随着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合规性和隐私保护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为了确保数据技术的合法使用,需要划定明确的刑事合规底线。

首先,数据技术的运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数据保护法律,企业和个人在使用数据技术时必须遵守这些法律的规定。例如,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一项基本权利,数据技术的运用不能侵犯个人隐私权。此外,数据技术的运用也不能违反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以确保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其次,数据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道德规范。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例如数据滥用、假新闻传播等。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数据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不进行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最后,数据技术的运用应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审查。为了确保数据技术的合规性,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审查制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数据技术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自我监督,确保数据技术的合法使用。

总之,为了保障数据技术的合规性,需要划定明确的刑事合规底线。这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道德规范以及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审查。只有在合规的前提下,数据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文 | 吴沈括,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担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一职。

吴沈括在法学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他致力于培养和指导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工作。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法学领域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除了在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教学工作,吴沈括还担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一职。作为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他参与并领导了多项与互联网相关的研究项目,致力于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吴沈括在法学和互联网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他的学术论文被广泛引用和发表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上。他的研究涉及法律与互联网的交叉领域,包括网络安全、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

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和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吴沈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为培养和推动法学和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学生和同行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法学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数据“爬虫”是一种程序,可以自动访问和收集目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它最初是为了帮助编制网络搜索引擎而设计的,通过爬取数据来更新自身的网站内容或对其他网站进行索引。根据部署环境的不同,数据“爬虫”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服务器爬虫和客户端爬虫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爬虫”以其高效、可定制化和适用性等特点成为当今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与此相关的各种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反映了数字时代和数据流转利用以及数据治理生态相关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另一方面,"爬虫"技术也带来了一些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爬虫"技术可以用于数据分析和挖掘,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此外,"爬虫"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市场趋势,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

然而,为了避免以上提到的系统性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合法使用"爬虫"技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合理规划和控制"爬虫"的访问频率和数据量,避免对目标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过大的负担。最后,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爬虫"不会触及受到法律特别保护的数据类型。

总的来说,"爬虫"技术在运用中既有风险也有好处。只有在合法、合理、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用户和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

同时,我国在数字立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新一代数字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的数据治理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规则设计。这些法律在数据安全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竞争利益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体系。

近年来,关于数据“爬虫”的刑事司法和民事司法也积极推动数据技术的规范使用。他们强调以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来促进数据安全,为“爬虫”等数据技术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规则指引。这种做法不仅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也促进了数据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的发展。

这起案件作为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为判断数据“爬虫”的刑事风险提供了明确的评价思路,同时也为各类数据技术运用划定了明确的刑事合规红线。首先,数据“爬虫”在访问和收集数据的方法手段和相关权限上必须遵循刑法与其他法律的规定要求。其次,数据“爬虫”在访问和收集的信息内容上不能侵犯法律特别保护的各类法益。最后,数据“爬虫”应用中产生的客观后果不能对目标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相关主体造成损害性影响。这些规定为数据技术的合法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保护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进一步说,该案件的更深层启示在于,对于数据“爬虫”和企业涉及数据刑事合规风险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以预防刑事责任为目标。我们应该对数据技术中的“爬虫”等特点、应用场景和相关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在建立全面的企业数据治理框架的基础上,跟踪司法裁判案例,比较数据“爬虫”在业务场景中与司法判例的定性,评估可能侵害的法益内容和相应的法律风险类型。然后,我们需要寻找并遵守现行法律规范提供的合法性依据,设计和引入与自身业务生态相匹配的刑事合规措施。

来源:中国审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fen6.com/3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