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在我眼里,一直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他不管干什么,都干得出类拔萃的。年轻时,当过石匠,于是父亲有了精湛的石匠手艺,能建房盖楼,还能在石头上雕花刻字。这也为他后来从事建筑把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还真是不简单。父亲60岁时,决定另辟新路,打造一片桂花源。
60岁的父亲,从头再来
父亲60岁生日那天,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定。他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停下手中的活,去做我喜欢的事情——种植油根子(学名流苏),给它们整形,然后嫁接成桂花,打造一个颇见规模的桂花源。一部分出卖,商品社会嘛,经济利益必须考虑;一部分自我欣赏,陶冶性情。”
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曾经站出来反对过父亲,感觉到这个年龄了,辛辛苦苦与土地、房屋、高楼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攒下了点钱,何苦再这么辛苦从头玩起花来?
“不行,”父亲打断我们,“拥有一片桂花源,是我的梦想。我幼年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后,就喜欢上了桂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我渴望拥有一个叫‘源’的地方,于是,桂花源便在我脑海中有了雏形。只是,由于生活中的忙忙碌碌,人生中的沟沟坎坎,多少年来,桂花源淡出了我的理想。但今天,桂花源强烈地闯入我的内心,无论如何,我要向着心中的桂花源前进。”

父亲说到这里,我们还有什么可说,惟有支持。
父亲是个很聪明的人,本应能考大学的他,因为特定时代的特定身份问题,只得在家务农。短暂的憋屈之后,父亲接受了现实,做起了石匠的行当。父亲心灵手巧,不但能在石头上雕出栩栩如生的花、动物来,能做些漂亮的根雕、木雕,还能作印章。最困难的时候,还编过柳筐、苇笠等,卖了钱贴补家用。闲暇时光,父亲仍不忘读书,写写毛笔字。凭借开阔的眼光和过硬的石匠手艺,他组建过县里小有名气的建筑队,带领村里的老少爷们共同发家致富。

没有任何基础的父亲,买了书籍,一门心思研究起来。或许老天特别垂青父亲,或者说父亲的执著感动了上苍,他育的苗茁壮成长起来。
3年后,父亲的流苏已长成密密麻麻、郁郁葱葱的一大片。父亲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拜访桂花专业户,摸清了油根子和桂花的习性。

流苏
这时候,虽然父亲的流苏还不成气候,那些年,流苏和桂花可是热门得很,但已经吸引了一部人的注意,有些人竟然来到我家购买。
18年后的今天,父亲的桂花源已成规模,吸引了县内、市内甚至省外一些顾客的关注
流苏渐长渐大,父亲的手艺也跟随着长进,父亲利用他的一双巧手,让流苏的根部有了各具特色的造型,最出名的有“寿”“囍”“福”“禄”等,并选择一部分嫁接成桂花。父亲嫁接了很多品种的桂花,而且把造型打造得格外好看。看到父亲的桂花时,我就想到父亲的那双巧手,原来有一双巧手是如此的厉害,用它打造的不仅仅是好看的花,还是致富的好途径。

虽然叫桂花源,但桂花源里不仅有桂花、流苏,还有各种造型的迎春花、小松树、金丝吊蝴蝶,等等。如果说桂花、流苏是父亲的主业的话,那后面那些就算是副业了。但这些副业,也给父亲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18年后的今天,父亲已经从60岁变成78岁的老翁,但他还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人照顾着一个10亩地的大园子,嫁接、整形,浇水、施肥,累了,喝茶、写字。用父亲的话说,为梦想而忙,再苦再累也值得。
父亲现在已成为远近出名的花匠。因为造型美,父亲的花已赢得了县内、市外、省外桂花种植专业户的青睐,很多人慕名而来。

虽然,现在的桂花、流苏整体上市场疲软,但父亲的花卖得很不错。其实,在父亲心里,钱不是最重要的,年纪大了,有自己愿意一心一意去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不仅富了自己,也让我们做子女的跟着沾光。春节期间,还给我们四个儿女每人5位数的红包。78岁的父亲不用儿女操心,还操着儿女的心。你看,父亲是不是都可以成为中国最立志的新农村的新农民了?
其实,从父亲身上,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想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从16岁还是60岁开始,而在于是否有将梦想进行到底、不成功不放弃的决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fen6.com/34046.html